大家好,我是中醫劉醫生
學習中醫,有的時候需要一些成功的案例作為學習中醫途中的獎勵和小驚喜,這樣才能啟迪靈思,開發智慧,建立自信。使用經方就是獲得這麼一種小賞賜的最佳途徑,因為經方有的時候讓人感受得到「出乎意料」的療效,以其葯簡力專,四兩撥千斤。
因家庭出身原因,從小就觀摩父一輩診病,對於父輩摸脈斷病,開方治疾的神奇療效甚是嚮往,但是一直以來都是走在正途上,上學才是正道,所以從未專門閱讀醫書,也未曾鑽研醫道。
但從上大學以來,開始鑽研醫學,慢慢跟診、學脈,觀看開方,始終不敢自己開方,1992年第一次獨立開方,開出的是《傷寒論》中的甘草瀉心湯,不僅將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的失眠治療痊癒,還將其三十多年的白塞氏綜合征治療痊癒了。
婦人是農村人,從20多歲開始就失眠,但是一直沒有治癒,用了各種方法,中醫治療無效就找西醫治療,西醫治療無效則中西醫結合,而找筆者治療的時候,主要是考慮治療脾胃疾病,因為當時還有一點胃痛。至今印象深刻,患者的舌苔白,稍微有點黃色,所以患者本人有時會有心煩的癥狀,除此之外,經常有吃完飯胃脹的感覺,把脈時右關脈有點浮滑之象,還經常有口腔潰瘍。
那個時候的脈法還不是非常精通,所以把脈的時候不敢隨便說患者的癥狀,而判斷患者的精神狀態,癥狀,一半是靠脈象,一半是靠問診,心中總是有點忐忑。
根據望聞問切的綜合判斷,第一印象即是《傷寒論》的條文「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脈關上浮者」,本來想用三黃瀉心湯,但是心中一想,三黃瀉心湯純粹寒涼,對於一個老年人,虛人來說不太合適。所以想怎麼在裡面加入一些藥物,所以就想到了甘草瀉心湯、半夏瀉心湯這一系列方劑,因為甘草瀉心湯、半夏瀉心湯也有心下痞的癥狀,而且其中的人蔘、甘草都是補虛的藥物,對於一個老年婦人來說,用這種方更加保險,更加萬無一失。
開完方之後,我便從家中來到學校,也不知道療效會如何,所以也沒有繼續回訪,當年寒假回到家鄉才被告知,老婦人服用這個方劑之後,胃痛好了,失眠也好了,連伴隨著幾十年的白塞氏綜合征也好了一大半,還對我這個小中醫的醫術讚不絕口。
多次用甘草瀉心湯
自從這個胃病、失眠、白塞氏綜合征患者被治癒之後,我便對一些出現類白塞氏綜合征患者進行觀測,對這些患者往往都會細心地諮詢其患病史,後來發現這些皮膚病患者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脾胃疾病,有的是腸胃炎歷史,經過一段非常常的腸胃炎疾病歷史,然後留下了皮膚病;有的是腸道做過手術,比如切割掉一段腸道,導致脾胃總是不好;還有的是正在犯腸胃疾病,而這些疾病往往都會從脾胃論治。
這些患者的問題是皮膚問題,但是從一個專業的中醫角度來說,確實是脾胃問題。《金匱要略》記載:
狐惑之為病,狀如傷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閉,臥起不安,蝕於喉為惑,蝕於陰為狐。不欲飲食,惡聞食臭,其面乍赤乍黑乍白,蝕於上部,則聲喝嗄,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對於這種既有神經問題,又有口腔、陰道等地方問題的疾病,中醫叫做狐惑病,治療起來就是用甘草瀉心湯。在治療第一個脾胃病案例之前,完全理解不了書中的意思,但是有了第一個案例,以及後來治療的眾多類似的案例,就能很好的理解狐惑病了。
而後世醫家註解《金匱要略》時指出其關鍵所在「此證因傷寒而變斯疾,故初得猶狀傷寒,病後猶腸胃空虛,而有熱則蟲上下作」,一語中的的指出,這種病症的出現,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腸胃空虛。
如何理解甘草瀉心湯
甘草瀉心湯本是人體腸胃虛,是「大下」所致,所以整個方以甘草甘溫之品作為君葯,主要作用就是補脾胃,通過甘草之補益作用,調節人體的津液代謝,另一方面,甘草對人體的黏膜有很強的修復作用,在這個方劑上也可以得到相對好的體現;其中人蔘作為補胃氣之葯,也是至關重要的。乾薑、半夏、黃連、黃芩等辛開苦降混合在一起,作為打開中焦脾胃的鑰匙,能夠將蘊結於中焦的濕熱之氣掃除乾淨,所以心下痞證可以非常容易的消失。而歷來被忽視的大棗,其實也有一個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矯正氣味,如果在葯中不加入大棗,苦味是難以入口的,但是加入大棗之後,苦味會相對減輕,另外大棗也是補脾胃,定精神的要葯。眾所周知的甘麥大棗湯就有大棗,大棗對於很多脾胃虛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治病貴有所得
其實中醫典籍汗牛充棟,基本上每一個要成為醫師的人,基本上也都有了「讀書破萬卷」的經歷,但是很少有深刻的見解,只有通過臨床不斷的實踐和體悟,才會明白書中的深意。
在治療一個疾病的過程中,能夠收穫經驗,又能反過來理解經典中的條文,更能總結提煉成為日後臨床的指導理論。從而深入的了解每一個方的立意與神奇療效。
程子說「凡人才學,便須知著力處;既學,便須知得力處」。經典研習是入學的著力處,而臨證的所得則是得力處,有了兩處才能有所得,有所悟。
好了,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