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氣者,在內化為精微,滋養神氣;在外化為柔軟,滋養筋絡。若是臟腑和皮膚的開闔不正常,那麼就會被寒氣所侵襲。如果寒氣侵擾到了筋絡,那麼經絡就會發軟。人如果筋絡發軟就會抬不起頭,直不起腰,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佝僂一樣。如果寒氣在深入一些,就會傷及脈絡,世間長了就會使血液凝結。久淤的血液會內攻身體,結在肌肉之間。從而就會發生皮膚潰爛的疾病!
若是寒氣從背部的穴位進入身體而到達臟腑的話,人就會特別容易恐懼,恐懼從莫名之中來。不時地會受到驚嚇。這樣血脈中的營養就不會流動而滋養身體,從血脈中滲透到肌肉裡面,變成癰疾膿腫。在大汗淋漓的時候,正是身體虛弱而熱氣消散的時候。這個時候如果感染風寒,身體諸穴位就會因為受涼而馬上封閉,這樣身體多餘的熱量散發不出去。如果是在秋天,秋天的身體正是陽氣從體外收進體內的時候。這樣內部陽氣散發不出去,外部陽氣收入體內,這樣兩熱相遇,在身體內部形成風疾。所以風是百病之始,如果清凈淡然些,皮膚和穴位就不會大開大闔,這樣雖有大風苛毒,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所以疾病之深久,身體上下之氣不能相互流通,陰陽不能運轉,就算是有大醫妙手,也不能挽救生命。所以身體所有陽氣集結的時候必須馬上以最快的手法發泄身體陽氣。若是粗工慢做、曹操為之必會危及性命。那麼如何驗證是陽氣集結呢?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病人沒有大小二便!
身體裡的陽氣白天的時候會在身體的表面。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表面的陽氣剛剛產生,到中午的時候陽氣最旺,到太陽西下的時候體表的陽氣也已經虛了,氣門也開始在這個時候封閉。所以在日暮的時候就要收起勞作,不要在活動筋骨,不見霧露,順應天道循環,才會天真久遠。
岐伯說:身體內的陰氣負責保養身體內的精華,陽氣負責保衛身體不受外界傷害。如果陽氣比陰氣旺盛,那麼脈象就會虛、極而且快,這樣的人會表現為特別好動,喜歡上躥下跳。如果陰氣比陽氣旺,五臟之氣就會亂串。因為九竅為五臟之官,所以五臟之氣亂串就會九竅不通。所以聖人遵循陰陽之大法,這樣靜脈骨髓各得其宜、耳目聰明、氣血順暢。
風熱入體,熱就會水乾,腎司水藏精,所以風熱就會精亡。風象肝臟,所以風傷肝臟。長期暴飲暴食導致胃腸橫滿,加重腸胃靜脈負擔,這樣就會發生痔瘡。吃得多就會喝很多水,這樣就會加重肺部負擔導致氣逆。吃飽喝足會有慾望,如果強行入房,就會傷害腎臟,腎主骨生髓,這樣就會使骨髓內枯。造成骨病。
身體內陽氣要固密,還要有陰氣來克制陽氣,所以身體的陰陽調和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陰陽不相調和,相互隔離邪氣就會進入人體。春天如果傷於邪風,就會吃什麼排泄什麼不消化。夏傷於暑熱,就會變得消瘦。秋傷於濕,濕氣會上逆而咳嗽。冬傷於寒,次年春天必生溫病。
滋養五髒的是酸、甘、苦、辛、鹹五味。但是五味吃多了也會對五臟造成傷害。如果是酸吃多了,肝氣動就會對脾臟有傷害。如果吃得過鹹腎氣動就會對心臟有傷害。如果甘味吃多了心氣滿就會讓腎臟不平衡。如果苦的吃多了就會脾胃不蠕動。如果辛辣吃多了就會靜脈遲緩,精神遭殃。
所以要調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氣血流暢,皮膚緊密。遵守這個法則才是對的。